第四十三章

洪门,创立在清朝顺治年间,由洪熙官的长子创立,历经了三代,到了乾隆二十二年,更是发展成为规模仅次于天地会、白莲教的组织。只是,跟另外两个组织一样,洪门的总坛分坛设立异常隐秘,门主向来神龙见首不见尾,再加上门人长相与常人无异,根本没有办法知道哪些人是哪些组织的——总不可能把“我是洪门”几个大字刻在前额上吧。所以,如果走路不长眼睛,一不小心,说不定在街上就碰到一个洪门中人了。

沿海的地区,深冬的天气昼夜的温差并不大,北方的冬天冷得结冰的狂风暴雪,南方的冬天却是却是润物无声的微风细雨。

福建安溪茗茶斋,一个不起眼的小茶庄,主要种植铁观音,平时出入的人,以品茶为主。

自种植茶园到茶叶挑选,再到烘焙茶叶,几乎都是茶庄主人一手搞定,茶庄内的杂役人数也不多,除了偶尔来喝喝小茶的人,基本上,这样一个不大不小的茶庄,饱不死人,也饿不坏人,日子看似平凡,又平淡。

 “小纲,你先回去休息吧。”说话的是一名看似二十二、三岁的纤瘦女子,素白的汉家女子服饰把软如柳枝的纤腰显包裹得不盈一握,再加上那绝色倾城的娇颜,隐隐流露着一种我见犹怜的病态美,让人的心不由得一下子就软了下来。

而被唤作“小纲”的,是一名看似十五六岁,身着灰色粗布长袍的少年,淡漠无波的大眼睛,红滟滟的樱桃小嘴,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副不谙世事的样子,再一看他写字的地方,脉络清晰的本子,被歪歪扭扭的几行字糊得乌漆墨黑的,用“一塌糊涂”形容,是最适合不过了。

此时,他刚好从一堆账目中抬起头,眼底还带有一丝丝的心虚。

纤瘦女子安抚的对他笑了一下,“账目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做好的,慢慢来,不急。”说着,她把几锭碎银推到他面前,“天气慢慢变冷,这是你上个月的工钱,去给自己添置几件新衣裳吧。“

只是迟疑了那么一下,少年慢慢的伸手把碎银接过,再慢条斯理的起身,离开了账房。

女子定定的看着他的离开的方向,良久,良久…………

————————我是可爱的分割线————————

同样的天,在京城却是既干又冷,偏偏满儿双儿却不怕冷,三五天就拉颜夕到外城一趟,而因为体质的问题,她只能一直在茶楼坐着。

“颜姑娘,别来无恙?”这个声音……….

颜夕抬头,依然是那个神出鬼没的老者。

“颜姑娘,既是心中有了选择,如果你想把目前的问题解决,有一个人,可以帮你。”老者的语气,依然淡如水。

“谁?”想也不想,颜夕直接脱口————对这人,她说不上熟悉,却莫名的信任。

老人手一指,指向了茶楼窗边那正在喝茶的斯文男人,男人大概三十出头,然而那淡泊清冷的气质,倒是跟弘昱有点相似,唯一不一样的,就是这名男子会笑,似乎感觉到颜夕往他那边看,他朝她微微一笑,点了点头。

“颜姑娘,冥冥中自有定数,我师父临走前,跟我说过,让你在此地出现,是天意,”慢慢的把茶杯放下,斯文男人平静的对上了坐在他对面的颜夕,“但,你的出现,有违天意。”

看着颜夕的脸色慢慢煞白,斯文男子继续微笑说道,“家师交代我留在大清,等你们十年,在第九年的时候来京一趟,先帮颜姑娘解决一下目前的问题。”

“什么问题?”颜夕本能的脱口。

“正如刚才所说,颜姑娘的出现,有违天意,所以,若是现在姑娘决定要抽身,还是可以全身而退。”

“怎么抽身?”应该是,抽什么身?

“颜姑娘,如果你留在这里,只有一死,到头来,大清朝的一切只会成空,而回去你该回去的地方,却是有着万贯家财等着你继承,你该如何选择?”

“回去我该回去的地方?”

“姑娘的渊源,源于姑娘十二岁那年,坚持颜姓,所以,才有的一切,如今来到此地,刚好是一个分界点,若是姑娘愿意离开那人,那一切自可重来,那姑娘的问题,便不是问题了,而且,在下敢保证,姑娘若是回去原来的地方,不久,你便会遇到你的真命天子,往后生活定然如鱼得水,春风得意。”从头至尾,这斯文男子的嘴角,始终都是往上翘的。

这下,颜夕终于明白了,“先生的意思是,我要回去原来所在的地方,永远也不再见我家相公?”

 “对,”斯文男子轻轻点头,“姑娘命定在此地有一死劫,若是现在抽身回去,还来得及。”

“不,”斩钉截铁的,颜夕拒绝了,“我绝不回去。”无不无忧,死不死劫,她不在乎,她在乎的,仅仅只是在这里那个让她牵挂的人。

 “家师也说了,”斯文男子嘴角的笑意加深,“颜姑娘绝对不会愿意离开的,因为姑娘的命,已经绑在了那个人的身上,但是,姑娘,最后提醒你一次,当归不归,自是要承担不归的后果,切记了。”

斯文男子后面说的话,颜夕一句也听不进去,因为,光是想着永远也见不到他,她的心,就如同被生生的剜了出来一样,痛得都要窒息了。

窗外,不是什么时候开始,又飘起了雪花。

满眼的苍凉,她的眼神,迷离又眷恋——弘昱,你还要多久才能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