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长情似薄情 ——《国家使命》读后感 2012-9-15 18:50
在这么个时间里看了那么一本书,得出这么一个读后感,无论如何都看起来和大环境是违和的,都是不应该有的后续。但看完的那一刻,我真是如斯的感悟,这人间有无情,从不关天地日月,唯有人心所寄。所谓长情,常常是薄情的极致。而这世间之人其实又人人都是长情至性的。
本来这个题目不应该放在这样的一个书上,更何况我看着书的缘由不过是被党支扔了本书说写个喜迎十八大的读后感吧。这个题目我一直都想给木子美的新书《男女内参》写读后感的,却总是忙的忘了。不过我现在脑袋里的东西也显然不适合拿出去交差的,不如先写一个玩吧,过些天被科普些解放军的英勇事迹了我就能写个符合大环境的歌功颂德的读后感了。
以上全是废话,我怎么那么喜欢写废话呢?思考去。
李佩其在医院的食堂那么郑重的向陈一莲许下了一生的誓言,也许这样的誓言就好像他十多年前参军时那样,从始至终这样的誓言都已经不是唯一的了,我甚至揣测的觉着那个时候的李佩其其实是骑虎难下后的举动。所有人都希冀他与陈一莲的婚事,就好像希冀小凤山能出镍矿一样。
婚姻就好像是一个政治任务,组织对你信任,所以将这么一个重要的任务交托与你,目的只是希望你不惜一切代价顺利完成,至于过程至于未来那都不过是婚姻中不会相处的内部矛盾。所以田秀丽的结局就很赤裸裸的昭示了这么一个事实,婚姻与你的政治前途是挂钩的,蒋振英对田秀丽是倾慕的,以娶她为妻为人生一里程碑,幸运的是蒋振英和田秀丽是尚属好的。
初初,田秀丽倾慕李佩其不过是所有女人都会有的那点罗曼蒂克的情愫,对于英雄尤其是长相俊朗的男人,都会发自内心的喜欢,女人的喜欢也是带有侵略性的。在英雄第一师中,绝不乏英雄,浴血奋战后还尚且健康活着的人都是值得追逐的。但是英雄也分三六九等,师长的李佩其就比团长的蒋振英要来的更加吸引人。书中并没有明确的说文工团里除了田秀丽外还有确实的人暗恋着李佩其,但一般说来这种暗恋十之八九有许多,不过大多是没有田秀丽那么明显罢了。因之权利与其背后的种种吸引了田秀丽,她是思想上的进步者但绝非说不期待更加好的生活,而师长李佩其能给的远比之团长蒋振英来的多。
在田秀丽暗恋李佩其并有所行动中王晓伟只不过是一把加速剂,马明义是最后的一击。王晓伟对陈一莲的爱慕未必会比李佩其少,但他却最终留下了陈一莲终身不孕后逃避的罪名,无论他后续如何他都已经被钉死在了道德的十字架上。王晓伟是长情的,十几年的爱慕他期间一定遇到过很多的女人,也一定有比陈一莲优秀美丽的女人,但一首《送兄》却把他放置在了不够爱的路上。也许王晓伟爱的不过是十几年前那个年少活泼的陈一莲,爱的是那时候的青春岁月,他的长情也不过是他对自己过去人生的怀念。有人说:我喜欢你,喜欢那一年那个温柔阳光的你和我经历的故事。事实不过是你喜欢那段岁月,而那个人恰巧在那段岁月出现。那逃避的那一刻,人间风月斗转星移人心所见。
吕扬在第一晚到达新城的篝火晚会上道出了真相,她说:“不敢,芳心不敢萌动。像师长这么大的官,按惯例,早就‘名花’有主了,我呢条件不高,调个团长足矣。”而随同她从上海来的姑娘们也都觉得,吕扬找个团长绰绰有余。她们从上海去新城的时候应该是早就明白今后是不会回上海了,她就是去那里和那里的英雄第一师还有东北冶炼厂的单身男青年成家去的,拿今天的话说,这群人不过是来了一场大迁移似的相亲,而且还差不多时一对一必须成的相亲。吕扬最后嫁给了于振中,一个当年李佩其当兵时的营长后来的冶炼厂厂长。吕扬只不过是找了一种生活,她不存在长情或薄情的讨论价值。她的目的就是过一种比在上海好,嫁领导的生活。
回到田秀丽,在李佩其生气,马明义打击的状态下,她赌气的嫁给了蒋振英,她不爱他,就算到最后她于蒋振英亦不过是感激。她曾对李佩其说新婚三月内都是蒋振英辛苦工作外操持了家里的一切,而她做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一开始她享受的理所应当应为蒋振英爱慕她愿意为她做,后来她是觉得不好意思,觉得对不起他,她开始学着对他好,后来生活就走上了正轨。这样的故事大约放置那个年代应该比比皆是的。想起当年看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孙海英演的那人其实就是这么个故事。这是那个年代才会有的故事,婚姻就是一政治任务。再加之中国社会历来对婚姻职责的论述,女性常常不自觉的把自己放置于依附的地位上,所以蒋振英后来受伤对田秀丽来说是生活的突变,至于爱情,田秀丽的心中永远都不会放弃对李佩其的倾慕,喜欢有时候就是一种慢性的毒。田秀丽享受着这种毒,在最后的事实里是对蒋振英的薄情。
又要提到马明义,顺带提提他第一任妻子吴玉珍。典型年代军旅题材中必定百分比会出现的童养媳,再加孝顺公婆,又一心苦守远征的丈夫,她泼辣霸道蛮不讲理又没有文化。在吴玉珍的身上,她多疑霸道泼辣不讲理没文化,等等诸多的劣质因素被集合了。马明义提到吴玉珍时总是一副受害者的表现,最后他虽未真正的出轨,但拿速度的和小袁结婚则正好体现了马明义的虚伪和懦弱。吴玉珍有她性格养成的因素,她本质上是一个好女人,她只是对马明义过分的爱了,她经历了太多的不安她渴求的不过是一份安乐和温暖,可惜马明义什么都没有给她,给她的不过是一个脸色暗暗的背影。日日如此,谁还会那么一如既往的忍耐呢?吴玉珍的悲剧是马明义一手造成的,假若他能把对别人做思想工作时的百分之一分到吴玉珍身上,只要这么一点,他们都能幸福的走下去。马明义起先对吴玉珍是讨厌的,然后是愧疚的,接着是厌恶的,他从未从吴玉珍的角度想过她对他那么多年的担忧和关心,他一味的把责任推给吴玉珍,一味的把自己的错解释成为了事业做出的牺牲。这未免太过好笑了,马明义也确实是政委的料,能把死的说成活的了。然而这世间有太多太多马明义那也的人了,也有太多太多吴玉珍那样被隐形欺压迫害的女人了,吴玉珍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接近了疯狂,她爱马明义到最后伤了她自己,若她能对自己多一份的爱又如何那么的期待马明义对他的回应呢。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小袁是为了爱勇敢的走出了那一步,可是她不过是做了那个破坏她第一次婚姻中那小三所做的事,她还不停的为自己借口着是因为喜欢因为爱。在明知吴玉珍存在的前提下,在计划了一场夺取的战争上,她不带任何愧疚的成功了。从她第一次看到马明义时她也不过是吕扬对一个团长夫人的期待,所谓爱情也许在那一段说什么只是爱了他马明义这个人的时候显得那么的虚假和可怕,她和马明义将吴玉珍至于何地,他们联手将吴玉珍送上了死亡的殿堂。
李佩其觉得吴玉珍充满了错误,就好像他一直都觉得一切都要等新城的事业成了才向陈一莲求婚,他一而再的推迟求婚,每一次的理由都那么的无懈可击。其实他是个猎人,一步步的把所有人都给猎杀在他的英雄伟绩里,人人都钦佩他,人人都爱戴他,他享受这种光环享受这种瞩目。事实上陈一莲对他来说只是一个进一步的工具,完全无关爱,他爱的和王晓伟也无多大的差别,就是爱了那一段曾经的岁月时光。王晓伟直接的表达了他虚伪的本质,李佩其则高明的掩盖了他的内心目的。陈一莲那样脾性的人又有那样的病,本就不会太有长命了,娶她然后等她去世再娶一个年轻貌美的根本不会遭人病诟,他曾对田秀丽说过他爱田秀丽的青春貌美,只不过是因为已经喜欢了陈一莲。李佩其的路走的很成功,随带的他也付出了他的身体的健康,他又值得他被人歌颂的地方,但也无法掩盖他对陈一莲的伤害。若喜欢那就表白从来不存在什么相互爱慕结婚就会影响事业的事情,假使真如是,那又何必千辛万苦的要来了那么多的南国佳人来相亲结婚呢?别人都能结婚就许他李佩其结了婚不能为祖国服务了?笑话了真是个笑话,陈一莲那样自尊心极强的人又怎么会低头对李佩其说爱呢?
这样的故事仿佛放到今天也比比皆是,很多人虽然未必会有田秀丽和蒋振英的婚姻政治任务化,但他们这样的模式却是多的。李佩其这样的人也有很多,吊着一个好姑娘,说着什么要有一份好事业然后才能给你一个好生活,他只是没有那么喜欢你罢了,好姑娘别傻了。
这个读后感相当的要不得,在那样一个年代里,热火朝天的干劲,莫名执着坚定的信念里,所有人都在激情所有人都在飞速的突变所有人都在变得积极向组织靠拢,婚姻是什么,婚姻是浮云是为了合理化道德化的生产人口资源;爱情是什么,爱情就是封建余孽阻碍进步青年进步;自由是什么,自由就是打到美帝列强。我又走极端了,为祖国建设牺牲一切的精神多伟大啊多高尚啊,为了祖国放弃了爱情放弃了未来都么值得歌颂啊。
李佩其是标准的军中好男人,陈一莲就是不应该阻碍李佩其进步的,嗯,我这么想才符合喜迎十八大的主题嘛。哎,果然写道了这个极端我脑袋就知道该怎么写另一个极端的读后感了,这篇纯粹拿来无聊写的,而且字数也超了,主题也是不对的,而且对男女之情的认识也是错误的。
滚去洗澡看欢乐的帖子去,读后感啥的脑细胞死太多了,歌功颂德的明天随便写写就可以交差了。